人的“心理阴暗面”是如何形成的?
时间:2015-09-11 阅览次数:702
有一种说法是“每个人都有十个心眼,九个是好的,一个是坏的。”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:每个人都有“阴暗”面。通常我们会认为只有那些心理变态的人才会有心理阴暗的一面,但事实上几乎每个人都有心理阴暗面。“阴暗面”在人格中存在的历史,恐怕会像人类进化史那么长。
那么,个体的“阴影”是如何形成的?在现代心理学科中,不同学派有各自不同的解释,但面对心灵宇宙的浩瀚,学科理论的确难以完整地阐述那个“黑暗部分”的全貌与真相。以下我们从几个层面来阐述阴暗面是如何长成的。
生物学基础:
遗传、基因、激素水平等,来自于身体层面的生物学因素。当一个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分裂开始,便形成了赖以活着的,最根本的生命基础——从父母基因序列里继承下来的因素,决定了我们最初的生物能量。在胎儿发育的整个过程中,母亲身体的激素水平和身心状态,会影响到胎儿的大脑发育、腺体功能以及激素水平,这直接影响到一个孩子出生后的性格基础。美国的心理学机构在对监狱中重大刑事犯罪的犯人们进行实验,结果表明:这些人的雄性激素水平普遍高于常人。他们甚至发现,有些变态杀人狂的脑部结构有明显的缺陷,以至于他们的羞耻感和情绪控制能力都大大低于正常人,其中一些人是心理干预都无法生效的个案,那种“阴影”的能量将伴随其一生,只能靠药物控制。
因此,不同的家族他们的遗传、基因和激素水平会有很大差异。心理阴暗面的程度也有很大不同。
亲子关系影响:
母亲对于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形成有最直接,最重要的作用。“母亲”也指代父亲、祖父母、保姆等真正去照顾婴儿的抚育者。由于成年人已形成自身的“阴暗面”,理想化的“足够好的”母亲在日常生活中极其罕见(甚至不存在),婴儿难免不受影响。婴儿从出生到6个月,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,不能区分你我,对外界的认知极其有限。所以TA对于妈妈的需要很直接,就是“乳汁”(象征着爱),她需要完全地被呵护。当在养育过程中没有得到适当的回应时,TA就开始恨妈妈(极其的、完全的愤怒)。这时期若没有顺利度过,TA会在无意识中产生一些偏执(极端)的、黑白分明、善妒、强烈攻击等阴影。
婴儿生长到6个月之后,记忆力越来越好,TA的小脑袋瓜慢慢地开始了解“妈妈跟我好像不是一回事”“快乐不是我、我也不是痛苦”。这时当TA遇到一些欲望不被满足,开始慢慢学会控制,并为想要“毁掉妈妈”的攻击欲望而感到内疚和焦虑。这时期,若母亲无法很好的帮助孩子平安度过,那之后TA的无意识中可能会出现抑郁的、无力的、逃避的、自我否定的、贪婪的等阴影。
这些阴暗面形成在成年后的常见例子:在爱情中,有这样一类人,当他们爱上一个人的时候,会感觉到这个人就像“神”一样美好,他们会希望对方“无条件”地对待自己,爱自己,包容自己,好到恨不得跟对方合为一体。当需要(无关是否合理)不被满足的时候,就是开始极致地恨,用语言和攻击行为去中伤对方和自己,完全忘记了,曾经的美好与享受。这样的极端是病态的。
同样在爱情中,还有这样一类人,他们不停地付出,把自尊放得很低,完全忽略自己的感受,丧失自己,为对方而活。但凡发生矛盾,都会把所有的责任揽到自己的身上,感觉非常内疚,然后去做更多的事情,在这样的关系中,无法脱离,也无法真正的快乐。同样,这样的极端也是病态的。
集体潜意识的作用:
一个时代、一个民族、一种文化对于个体的人格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,很多时候个体“阴暗面”会很好地附和群体“阴暗面”。比如我们国家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极其缺乏安全感,对物质有着一种近乎贪婪的欲望,现如今纷纷落马的贪官多属此列。再比如出生于八九十年代的子女,很多人在情感生活中都呈现出不负责任的、脆弱的、退缩的特质。
心理学家荣格说:“阴影是不能被消灭的”,不论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身体疗愈、心理治疗或灵性提升,最根本的都是让人们开始去面对,去讨论自己曾经没有意识到,或意识到了但不愿意去面对的“阴暗面”,从而帮助每一个人活出他自己。
那么,我们如何应对“阴暗面”?
首先要客观看待“阴暗面”,不要纵容自己的“坏情绪”、“消极心态”和“敌对心理”,时刻带着觉察去看待自己当下的所思所想,客观分析,多听取他人的建议。
接下来要有意识地用积极能量取代消极能量。当我们把积极面逐渐过大的时候,消极的一面就会逐渐变小。凡事从正面思考,不要把自己封闭在嫉妒、怨恨、绝望等负面当中,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可以“画地为牢”将你囚禁在阴暗当中。
当你被“阴暗”控制,无法走出来时,请主动求助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帮助。任何人都需要帮助,求助也是一种能力。只有不断完善自我,提高自己的修持,热爱生活,崇尚美好,我们的阴暗面才会沉眠。
有句话说:你无法叫醒一个假寐的人。
如果你决意将自己留在“阴暗”之中,那么任何人都无法将你叫醒。
上一主题: 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?
下一主题: 性骚扰常见的形式和发生原因